手术机器人技术起源于工业机器人,而从近二十年发展来看,人们很快并较为全面的找到手术机器人下一个应用场景——骨科,典型的如脊柱内固定,于是脊柱手术机器人应运而生。

从工作流程来看,脊柱手术机器人主要技术路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术前规划(基于术前CT)+术中二维影像;另一种是术中规划(直接基于术中三维影像)。

术中三维成像

术中三维成像


使用二维影像的机器人脊柱手术,需要用到二维C形臂X射线机、医生工作站、导航定位和脊柱手术机器人等设备。

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术前进行CT扫描,获得患者手术区域的三维影像,然后进行分割、三维重建,获得虚拟的3D椎体,对3D椎体图像进行分割。

接着,医生在术前可以在三维椎体图像上进行手术规划,完成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使用C臂对患者椎体进行二维透视,获得二维影像,通过图形配准算法将术中二维透视图与术前的CT三维图像进行匹配,一般需要从不同角度完成两张二维X光片对三维CT图像的配准,从而达到术前手术规划与患者手术位置的精确配准。

之后通过导航实时跟踪、机械臂自动定位和执行手术操作(医生徒手或机器人自动执行手术操作),完成手术。

而使用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脊柱手术技术路线则不依赖术前的CT扫描,它是在术中通过三维C臂或者O型臂扫描患者手术区域,完成机械臂和患者手术位置以及导航设备空间坐标系的配准,之后进行术中的手术规划,通过导航引导执行机械臂辅助定位、医生根据定位和方向执行手术操作,通过导航系统验证植入物位置,从而完成手术操作。

由此可见,脊柱手术机器人二维和三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手术流程的复杂度和临床图像的清晰度等方面。

脊柱手术机器人一体化自适应配准技术

目前国内三维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后起之秀以普爱医疗为代表,其是行业内为数不多掌握了C形臂术中三维成像技术的厂家,也是“脊柱手术机器人+平板三维C形臂”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国内开创者。该方案采用一体化自适应配准技术,把标尺(即标定靶)安装在C形臂上,通过将实时采集的运动轨迹和预设的轨迹进行追踪和匹配,在不受图像质量的限制下,自动地完成注册和配准步骤。其优势是临床精度高,可达亚毫米级(0.7mm),且精度不受图像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