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曾被称为刀尖上的科技创新。借助控制台、成像系统和机械臂,协助医生以微创手术的形式进行精确控制,完成复杂的手术。与开放手术及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它有诸多优势:首先,手术机器人有效减小了手术伤口创面面积,使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手术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保证了手术结果的稳定性;最后,手术机器人减少了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还减少了病人的辐射暴露。

手术机器人可分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治疗机器人和内窥镜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高精度定位,辅助医生完成脊柱、关节等手术中植入物或手术器械的定位。其主要技术为:手术计划与控制软件、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和导航定位等。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过程对手术器械进行空间定位和定向。主要技术有:手术规划软件、导航定位系统、机器人辅助设备定位、操作系统等。

血管介入治疗机器人表现为导管推进系统准确,能稳定完成手术动作,导航系统帮助医生掌握导管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其主要技术有:图像导航系统、操作装置与定位机械臂、力反馈系统等。

窥镜手术机器人作用是通过主操控制台、机械臂系统和高清摄像系统辅助医生精准完成微创腹腔镜手术。其主要技术包括:三维高清手术视觉系统、仿真机械手、运动控制技术等。

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熟,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一个高成熟的梯队;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应用较多,为高成熟梯队;其他眼科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应用较少,为低成熟梯队。

手术全过程干预程度,即完成一台手术需要医生操作的程度,腔镜手术机器人等由医生远程操作机械臂,其手术过程同医生自己做基本一致,几乎可以完成全部手术操作,手术过程干预程度强。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解决个性化差异问题,手术机器人解决手术中一些关键步骤的路径规划,不能完成所有手术过程,如关节手术截骨、关节暴露、假体安装等,因此整个手术过程干预程度较强。

医保支付,目前有两个地区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1年4月,上海市医保局宣布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纳入乙类医保支付范围,患者自负比例为20%。手术类型仅限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8月底,北京市医保局宣布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耗材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相关支付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器人使用费,固定费用为8000元,可全部使用医保支付;另一部分为配套耗材费用,可部分报销。

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传统开放式手术定位精度低、手术时间长、缺乏三维高清图像视野等问题,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面积小、出血量更少、恢复速度更快等优点。因此,手术机器人是医疗领域的革命性创新。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发展热潮。